找到相关内容225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

    众生,一一众生所有支节,一一支节所有微尘,皆亦如是。  己身得成就已,次十方一切众生各各支节皆是尘聚。其尘中空,内外清明,无有异也。  二观化土。有三:初观器世间。有六:初观宝宫。  若诸菩萨于...凡夫至三贤已还,未离虚妄分别故。  三圆成实性。  复应观察一切三界皆悉是空,空不碍空。我今慈心,犹为狭小。  三界谓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三界皆空者,谓三界即实相故。空不碍空者,谓依法如如,依如如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165299.html
  • 教文化与改革者的情怀--论佛教文化对清末维新派、革命派思想与创作的影响

    于传统知识分子,如王维、白居易、苏轼等,佛与禅仅是他们悲叹人生无常、寄托个人感慨的载体:“回头笑风波地,闭眼聊观梦幻身”(《东坡集》卷十)、“愿君勿笑反,梦幻去来殊未已。”(《东坡集》卷十一)在...后,俯往仰来,深深为百年一瞬,所成就者极其有限而悲哀;但即使如此,诗人并不堕入古诗人的老路,表示“虽成少许,不敢轻,不有少许兮,多许奚自生?”在这里,佛教的空没有使他感到世事之不足恃、不可为;勿宁...

    宋益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0465388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圣果观

    思,非自觉,非,上正决定,得须陀冱果,斯陀含果,阿那含果,阿罗汉果,是名声闻人”。这可说是以极简单的定义,说明了声闻之所以为声闻。   佛世时从佛出家者,除极少数的缘觉行人,大多数...无漏观时,但初果圣者,不能长时期的安住于无漏中,入无漏观时,固可运用其道共戒的力量,制止十恶业的造作,但一旦出定不修无漏观时,道共戒不随心转而失去其力量,在某种情况下,不免还可作十恶业。这一说法,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565949.html
  • 马祖道一“即心即佛”的禅思想

    : “慕道真士, 心。知佛在内,不向外寻。即心即佛,即佛即心。心明识佛,晓了识心。离心非佛,离佛非心。非佛莫测,无所堪任。执空滞寂,于此漂沉。”(《善慧大士录》卷四《心。王铭》, 《景德...佛,不悟而屈。我知  定慧因,双修离诸物。”(《坛经·机缘品》,《联灯会要》卷三,《正  法眼藏》卷三之上,《五灯会元》卷二)  时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,则王孝和皇帝诏大师云: “朕虔诚慕  道,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4366361.html
  • 聚焦沧浪之二:园林寺庙篇

    纠结而成的辞章,恰如苏州园林曲折陌生的回廊小径令我沉溺、叹息、迷惘。  友人在夜色中长途驱车,至午夜寄宿在城边的某个旅店,而将整个白天留给始前街的一碗面条,终止于小巷内的一枚落叶的游玩。是的,只有...被废罢官,流寓吴中,买园城南,筑亭而居,就是看中了这块“草树郁然,崇阜广水,不类乎城中”的高爽虚僻之地。诗人以沧浪亭名之,隐者自况之意,不待详辨。元代以后,沧浪亭废为僧人居所,遂有“妙隐庵”、“大...

    朱文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3866494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禅

    自在无碍。诚心见佛,是心是佛,是佛是心。……慕道真士,心,知佛在内,不向外寻。即心即佛,即佛即心;心明识佛,晓了诚心;离心非佛,离佛非心。”   三、道信...mdash;—七八八)——这是禅宗史上的一位奇人,他门下的法将,有一百多位。他的禅风,往往权变自在,应化无方。他主张心外无佛,心是佛,佛外无心,不取善舍恶,不空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1466946.html
  • 南岳慧思---双开定慧(2)

    入出息。见其身。皆悉空寂。远离色相。获得神通。乃至四禅。亦复如是。入初禅时。入出息。见三世色。乃至微细。如微尘许。悉见无碍。亦见众生出没果报差别。于无量劫通达无碍。是名天眼神通乃至四禅。...观时。如空微风。都无相貌。息无体。生灭由心。妄念息即动。无念即无生。即此心住在何处。复观身内。都不见心。复观身外。亦无心相。复观中间。无有相貌。复作是念。心息既无。我今此身从何生。如是观时。都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267187.html
  • 评《敦煌新本<六祖坛经>》

    本改。”案,此“业”字敦博本、北图本、斯本同,不烦改。“三业”为身业、口业、意业,虽有多种解释,但其一义为“秽”,于此并无不通。  (34)36页:“学道之人能,即与悟人同一类。”校记谓:“原本‘...方音特征,因此不少地方难于通读。敦博本的价值在斯坦因本之上,不待言;杨曾文先生又是研究佛学有素的行家里手,取二本之长,校写出现在的新本,势在必然。不过,诚如杨先生所认为,至今我们还难说已经完全读通了...

    邓文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5867222.html
  • 一念三千之探释

    丝毫不逊色,然其中心思想可为一念三千论!  由天台思想的发展上,所谓一念三千,是承慧思(五一五—五七七)大师的一心三,及北齐慧文禅师的三智一心,而此立论点则由《大智度论》第二十七卷中的“三智实在...渐顿及顿顿,起何殊?(清凉)答:顿顿随观即具诸法,渐顿心具,馀二则无。”  所谓渐顿据清凉大师,认为属渐圆教的法华,是依《法华玄义》(大正三三·六八四a)所言,为天台止观,非本身捏造出来;顿顿则赞...

    常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268601.html
  • 佛教文化与改革者的情怀--论佛教文化对清末维新派、革命派思想与创作的影响

    于传统知识分子,如王维、白居易、苏轼等,佛与禅仅是他们悲叹人生无常、寄托个人感慨的载体:“回头笑风波地,闭眼聊观梦幻身”(《东坡集》卷十)、“愿君勿笑反,梦幻去来殊未已。”(《东坡集》卷十一)在...后,俯往仰来,深深为百年一瞬,所成就者极其有限而悲哀;但即使如此,诗人并不堕入古诗人的老路,表示“虽成少许,不敢轻,不有少许兮,多许奚自生?”在这里,佛教的空没有使他感到世事之不足恃、不可为;勿宁...

    宋益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3469752.html